三年级(下)科学 郑学镇学期评价总结 二维码
三下科学学期评价总结 实验二小 郑学镇 评价对象:三 (1) 、三 (2) 、三 (3) 、三 (4) 全体成员 一、评价指导思想: 为遵循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面推进素 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更好地完成下阶段学习打下扎实 的基础。学校乐考主题以““yue’融合”开展,让学生在游玩中快 乐的检查自己学习情况。本次乐考设立游戏关卡,学生通过游戏取得 相应的题目进行作答,小考官根据要求予以评分。充分体现了在玩乐 中学习的思想。 二、评价目的和意义: 本学期,进行了4次“X1”评价及期中、期末两次测试,通过学科融合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以及信息科技等各科进行了综合学科评价,积极践行“关注过程,促进发展”新课改理念。 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个方面,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作全面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X”的评价】“X”评价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除课内作业以外的其他评价方式, 它是针对学生的弱项和难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活动,以此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基础的学科知识等各方面情况。使学生认知、能力、情 感全面协调发展。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实施作业分层多元设计,开展了一系列 孩子喜欢的“x”评价活动。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学习科学,培养学社 的科学素养。 二月:《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材料准备:支架(八个小木块)、木板、多种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橡皮、小球、立方体、小六棱柱、装有水的圆柱形小药瓶、铅笔)、活动记录表。 二、评价目的: 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先明确物体在斜坡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再观察多种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通过实验探究和聚焦研讨,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而且和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学生在探究中也会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三、评价内容: 探索活动 1,做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给予的建议是用一块长木条作坡面,小木块叠加作支架。 探索活动 2 和活动 3,把三种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配图表达了几个操作要求:一名学生在操作,另一名学生在观察,意在要求实验操作时要注重小组分工合作;物体轻轻放在斜面上端,不用力推动。 探索活动 4,观察更多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四、评价标准: 能认真做实验并记录下所有的物体滚动情况为 5☆ ,过程不规范或不认真探索记为 3-4☆
三月:认识动物的卵(以鸡蛋为例) 评价目的 卵是动物生命历程的第一个发育阶段,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使种族得以延续的。自然界中动物的卵多种多样,从另一个侧面印证着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本课基于第 1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认识更多动物的卵。通过观察鸡卵(鸡蛋)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推测鸡卵各部分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卵的结构模型,进一步理解卵中孕育着新生命,卵内有可供新生命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结构,学习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 评价内容 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3、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评价标准 能根据要求完成实验,评出五星、四星、三星及鼓励奖,获得五星等奖的同学评为“小科学家”,并在师生通积分奖励。 1、五星(优秀):正确画下熟鸡蛋的结构,完整打开生鸡蛋,观察与熟鸡蛋的区别,能说出各个部分结构和对应的功能。 2、四星(良好):正确画下熟鸡蛋的结构,能尝试打开生鸡蛋,观察与熟鸡蛋的区别,大概说出各个部分结构和对应的功能。 3、三星(通关):基本能画下熟鸡蛋的结构,能尝试打开生鸡蛋,观察与熟鸡蛋的区别,说出个别各个部分结构和对应的功能。 一星、二星的孩子要进行进行二次评价。
四月:探究“为什么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大” 一、评价目的 每当孩子们仰望天空时,天空总是让他们着迷、浮想联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什么太阳和月亮看起来一样大?为什么阴历十五的月亮看起来是最圆的?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他们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知道三个天体都是球体,太阳体积是十分巨大的,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等等,但总体认识还是比较单薄、浅显。 二、评价内容 以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 能通过观察、比较照片的形式,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3、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利用模拟实验探索宇宙空间问题的过程,最后学生继续完善维恩图。 三、评价标准 能根据要求完成实验,评出五星、四星、三星及鼓励奖,获得五星等奖的同学评为“小科学家”,并在师生通积分奖励。 1、五星(优秀):正确完成韦恩图,记录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点,能说出太阳和月球实际相差很大,为什么看起来一样大的原因。 2、四星(良好):大体上完成韦恩图,记录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点,能说出太阳和月球实际相差很大,为什么看起来一样大的原因。 3、三星(通关):基本能写韦恩图,记录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点,大概能说出太阳和月球实际相差很大,为什么看起来一样大的原因。 一星、二星的孩子要进行进行二次评价。
五月:认识地球仪,探究“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 一、评价目的 地球与太阳、月球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其中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球有非常丰富的液态水,这也是地球的最大特征之一。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的星球,表面积有 70% 左右是液态水,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当然,地球上不只有海洋、湖泊、河流等液态水,还有冰山等固态水,大气层里还含有气态水,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得这个星球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形成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球有很多的水,例如一望无际的大海、日夜奔流的江河。那么这些液态水到底占到多大的比例呢?学生并不了解。水资源对于一个星球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学生还没有深刻认识。 二、评价内容 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地貌特征,从中直观地感受地球的陆地与水域。 利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与水域的面积。 3、学生围绕“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个事实展开探索,水对于地球的意义是什么?对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三、评价标准 能根据要求完成实验,评出五星、四星、三星及鼓励奖,获得五星等奖的同学评为“小科学家”,并在师生通积分奖励。 1、五星(优秀):正确指出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能数出海洋和陆地的占比多少,能发现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事实。 2、四星(良好):正确指出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数出海洋和陆地的占比多少与现实数据相差不大,能发现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事实。 3、三星(通关):正确指出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数出海洋和陆地的占比多少与现实数据相差很大,能在指导后改正。能发现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事实。 一星、二星的孩子要进行进行二次评价。
期中素养评价分析 一、试卷总体情况
分析:从表格在可以看出 1、各班平均分都不高,而且班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二班的成绩要比其它年级成绩稍微好点。 2、整体优秀率都比较低,一班和三班高分很少。 3、全段中不及格的人数还有十人。 二、试卷分析及错题列举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共2个大题,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40分,综合探究题60分。试题安排契合教学大纲要求,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特点,难易适中,以课本知识中的基础知识为主要考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兼顾核心素养,进行适量拓展。 (二)错题分析 第一题选择题中秒针的转动和车轮的滚动,学生混淆的比较多。在转动和滚动的轨迹知识点上还有些薄弱。 第二题选择题中和第三题选择题考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关于参照物的概念还很薄弱,失分较多,做题犹豫。 第十二题选择题中坡度影响了物体的运动形式,学生没有完全理解。 第十三题和十四题关于蚕的一生中“孵化”的有关问题,还不够清晰,少数同学对卵颜色的不变和保存没分辨清楚。 十九、二十题关于蚕的蜕皮和结茧过程,细节还没有完全弄明白,蜕皮的阶段和次数出错次数较多。 第二十一题第三小问对位置概念的考察,学生在方向+距离的概念上总是会遗漏一个概念,出错较多。 第二十三题第一小问,排序题是本张试卷的难点,失分较多,设计工程的制作过程,学生还没有整体意识。 第二十四题的实验研究,考察学生对生活例子的理解,三年级的学生整体认知还不够充分,是本张试卷失分最多的题。其中观察的更仔细的方法、包括实验的改进方法学生还不能够选出合适的答案;对于物体的运动路线,学生的迁移能力还不强,能在作业本中画出,但在限制的方格内画路线,就会出错。 第二十五题,学生在“卵”这个字上容易出现错别字,个别失分 第二十六题的失分点在于大小的排序,一班的学生失分最多,一扣就是8分,数学中大于小于已经在1年级学过,学生没有仔细审题是最大的原因。 (三)其他原因分析 1、四个班级中,二班的成绩较好,一班的成绩最不理想。本校的部分学生都来自留守家庭,基础较差,题目中大多数意思无法理解,回家后没有再去认真自律的巩固所学内容。 2、部分学生平时态度极不端正,对科学不重视。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上课十分积极,但是后进生根本把科学当游戏课,上科学课的习惯十分不好。导致上课不认真,知识没掌握。 3、科学课让学生记和写的太少,学生虽然会讲了,但是却不会写。有些题甚至做过很多次的还是记不住。 三、本次监测存在的问题 1、识字量不足,出现错别字失分。 2、部分学生知识点巩固不扎实,有待加强。 3、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导致大面积失分。 4、思考的深度不够,没有去剖析问题的本质。 期末素养评价分析 一、试卷总体情况
分析:从表格在可以看出 1、各班平均分都不高,而且班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二班和三班的成绩要比其它年级成绩稍微好点。 2、整体优秀率处于中等水平,四班高分很少。 3、全段中不及格的人数还有6人,80分以下18人. 二、试卷分析及错题列举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共3个大题,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40分,画图排序题24分,综合探究题36分。试题安排契合教学大纲要求,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特点,难易适中,以课本知识中的基础知识为主要考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兼顾核心素养,进行适量拓展。 原因分析 1、全段整体完成较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 2、四个班级中,二班和三班成绩较好,四班的成绩最不理想,不及格人数最多。本校的部分学生都来自留守家庭,基础较差,题目中大多数意思无法理解,回家后没有再去认真自律的巩固所学内容。 2、部分学生平时态度极不端正,对科学不重视。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上课十分积极,但是后进生根本把科学当游戏课,上科学课的习惯十分不好。导致上课不认真,知识没掌握。 3、对于八十分以下的同学,科学课让学生记和写的太少,学生虽然会讲了,但是却不会写。有些题甚至做过很多次的还是记不住。 三、帮扶措施 从三年级下册期末在这次评价中可以看出,成绩比期中要好一些,但从上图中明显看出还有个别学生需要补差,接下来会对八十分以下的18位同学的学生进行个别输导,分析原因,为什么在这次考试中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让优秀生去帮扶学困生,进一步关注这几位学生日常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科学知识点的掌握进一步输导,让他们在下一次评价中能获取优异的成绩。 1.合理制定评价机制,实验实践在科学有着重要地位,评价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得分,还要综合考虑实操的能力,综合得分才是学生该有的科学能力。多在实验过程中表扬、激励孩子对科学兴趣,同时让学生把热爱体现到知识点的学习上来。 2.让学生享受参于的过程和快乐。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示,要和时给于褒扬,好让学生有兴趣下次参与进来。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 3.提高学生的参于能力和参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可能学好,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养成良好的习惯。 4.注重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想象到的用自身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总结和反思 在游考学习活动中,持续观察、对比实验、反复测量、数据分析、可视化记录和表达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提高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将科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运动的美、生命的绚烂、宇宙的浩瀚等现象。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期末测试是对三年级小朋友的科学观一次简单的测验。通过多学科融合让学生懂得知识是相关联的。我也相信,不仅仅是测试,各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这些挑战将激励着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能更加积极地探索和思考,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