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 郑学镇 9月1+X评价 二维码
三年级(上) 科学 郑学镇 9 月 1+X 评价 一、教学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1-4 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第 1 课“水到哪里去了”,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到哪里去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 2 课“水沸腾了”,本节课学生要做的是水沸腾的探究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第 3 课“水结冰了”,学生要观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当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水完全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在试管中占据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第 4 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三、学情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了解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 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 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 究兴趣。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 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 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教学难点 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五、教学准备 班级记录表、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透明塑料盒、三角架、石棉网、 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试管、清水、碎冰、小勺、记号笔、各种冰的图片、冰块、 六、评价内容 ( “1”的评价+“X”的评价) 【 “1”的评价】 ( 一) 评价目的 《科学课堂作业本》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本的使用其实就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 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 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二) 评价内容及标准 (1) 课堂作业本正确率情况;
1.第一次书面批改:课堂作业本,我们一般在课内完成然后上交进行批改。 批改的时候,首先采用等级制对学生的正确率进行评价,用A+、 A、A-、B4个等级来区分。 评价标准:A+:全部正确; A:有 1个错误;A-:2-3个错误;B:3个以上错误 (2) 书写、卷面情况; A:书写工整美观 B:书写较端正; C:书写潦草 (3) 订正情况: 第二次面批订正第二次批改,针对课堂作业本有错的孩子,进行面批订正。 然后在他们本子上已经订正的地方,打钩进行二次批改。 (三) 评价方法 在作业评价上,正确率实行等级制,用A+、 A、A-、B4个等级的评价。同时进行及时的二次批改, 附上“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语言进行鼓励。对书写和正确率都好的孩子, 我会贴标签“小小科学家”以示奖励。结合作业正确、书写等情况,每月开晨评奖活动,无错课的评为“作业之星”,奖励师生通评价 2 分:错一课的评为“作业能手”,奖励 1 分。 (四) 作业量表及展示 1. 作业本展示
(五) 学生评价总表:
(六) “1”的评价活动小结: 作业是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和反馈所学知识、技能以及运用所学 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作业的科学性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各 方面的能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作业的情 况让我深切感受到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只有好的课堂效果才有好的作业质量。 本月作业本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课内的相关实验题目完成情况较好,对于相关 的拓展作业的内容完成相对来说较弱。
【 “X”的评价】 “X”评价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除课内作业以外的其他评价方式, 它是针对学生的弱项和难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活动,以此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基础的学科知识等各方面情况。使学生认知、能力、情 感全面协调发展。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实施作业分层多元设计,开展了一系列 孩子喜欢的“x”评价活动。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学习科学,培养学社 的科学素养。 活动一、小结练习巩固 一、材料准备:练习单一张 二、评价目的: 1.通过比较水、冰、水蒸气三态及 其变化,以水作为溶剂的溶解现象,水作为液体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等 2.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 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三、评价内容: 1.填空题:考察知识点的记忆情况 2.选择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混淆 3.识图题:更加形象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和对现象的描述 四、评价标准: 错误率在1个及以内的记录为 5☆ ,错误在2-3个空的记为4☆,错误在4个及以上记为3☆ 五、活动过程展示剪影:
六、评价考核结果:
七、评价小结: 通过这次练习,大部分学生掌握本教学知识点,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知道水、冰、水蒸气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活动二:《熄灭酒精灯》 一、材料准备:酒精灯、火柴 二、评价目的: 1.正确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动手让学生接触使用器材,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大胆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三、评价内容: 1.酒精灯的点燃 2.说明用酒精灯火焰的那部分加热 3.熄灭酒精灯的流程是否正确、规范。 四、评价标准: 能认真做实验并熄灭酒精灯记为 5☆ ,过程不规范或熄灭失败记为 3-4☆ 五、活动过程展示剪影:
六、评价考核结果
七、评价小结: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积极参与,乐于与同学分享,鼓励其他害怕的同学,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保持了对实验器材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活动三:《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一、材料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 20g,平均分成8 份;小苏打 20g,平均分成 8 份;装有水的烧杯 2 个,玻璃棒 2 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二、评价目的: 1.学生将更进一步比较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 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实验,明白了水能够溶 解的物质的质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质量是不同的 三、评价内容: 1.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2.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 3.7组比拼,比较最为准确的一组 4.交流汇报一下,讨论结果 四、评价标准: 参与活动记录完整为 5☆,参与活动,记录不完整为 3-4☆ 五、活动过程展示剪影:
六、评价考核结果
七、评价小结 这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活动中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比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当学生进行记录之后,他们就会很容易得出两者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且食盐溶解的多,小苏打溶解的少,再将自己的判断写下来。 9月份过程性评价小结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希望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创新能 力等综合能力,在科学课课堂中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发 展的有效促进作用。以下是我对本月教学的几点反思 ∶ 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耐心评价。学生想法各不相同,想象力往往比 成年人更加丰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体差异,例如当学到《太 阳月球地球》时,要求学生制作星球卡片,不同学生的认知度有一定的差异,应 避免打击学生的信心,对学生进行耐心讲解并进行鼓励,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进 行自我摸索和提升。 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增长。激励性的评价对于三年级学生而 言至关重要,平时课堂中需要经常使用,例如“你做实验时很有条理性”“你的 做法值得大家学习”“你理解得很深刻”等肯定儿童的学习行为,增进儿童的信 心,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性作用。例如在《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一节中,当学 生观察月球形状变化时,教师可以相应地进行表扬:“观察得真仔细,长大后一 定能够成为一个小科学家,如果一直能够像这样就好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 更有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会更仔细、更认真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体系和学习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学生学习态度、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运 用合适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科 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运用资料的能力,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